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 > 每周聊辟谣

紧急预警!真实案例,近日这类诈骗多人中招!

来源:烟台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发布时间:2023-02-22

微信图片_20230222160739.jpg

这是常见

冒充“公检法”诈骗

的开场白

如果你接到这样的电话

你被吓到了吗?

这些熟悉的“套路”

熟悉的“配方”

千!万!不!要!相!信!

微信图片_20230222161034.gif

近日

莱山公安连续接到

多起类似报警

-典型案例-

1、2月19日,烟台莱山区居民林女士被人冒充公安户政警察,以提供名下护照被人冒用涉嫌帮助洗钱为由,被骗8万余元。

2、2月20日,烟台莱山区居民石先生又被人冒充公安户政警察,同样以提供名下护照被人冒用涉嫌帮助洗钱为由,被骗10万余元。

-案情回顾-

2月19日中午,林女士接到自称是我市公安局户政警察的电话,称其护照被他人盗用于诈骗洗钱犯罪,让其配合调查。由于对方准确地说出了自己的身份信息,林女士没有产生任何怀疑,并根据对方的引导开始操作。

在对方的引导下,林女士先是下载了一款APP,又与对方开启屏幕共享,进行聊天。对方称要进一步核查林女士名下银行卡是否涉嫌犯罪,要求林女士将全部资金转入其名下的一个账户中。林女士按照要求操作,因为开启了屏幕共享,对方看到了林女士的账号密码以及验证码,将林女士资金全部转走。操作结束后,林女士发现银行卡内的8万余元被转走,这才发觉被骗了。

-什么是冒充公检法诈骗呢?-

冒充公检法诈骗是指诈骗分子冒充公安、检察院、法院的工作人员,以被害人的银行卡、社保卡、医保卡等信用支付工具被冒用,或被害人身份信息泄露,涉嫌洗钱、贩毒等犯罪,要求被害人配合调查,并发送虚假“通缉令”“逮捕令”等法律文书,使被害人陷入恐惧,再让被害人进行“资金清查”或者将钱转入公检法指定“安全账户”,以自证清白,从而实施诈骗。

-诈骗流程及防范措施-

冒充公检法诈骗特点

1、各种开场白

来电自称某地公安局民警,告知受害人因身份信息泄露或曾经身份证遗失、被人冒用身份申领电话卡、银行卡、护照等,涉嫌刑事案件,需要配合警方调查。

2、电话转接至“警方”“检方”“法院”

电话转接至“办案地公安局”“办案地检察院”“办案地法院”。在电话中,“警察”不断强调该案件涉密,不得向任何人透露信息,否则要对受害人实施拘留并冻结资产,并要求受害人开启呼叫转移功能,让民警无法第一时间电话预警。(实际上是让受害人断绝与外界联系,方便骗子进行“洗脑”)

3、“通缉令”“警官证”齐上场

受害人添加“警察”QQ或微信,对方发来虚假警官证或者通缉令等文书,使受害人陷入恐慌,进一步相信骗子的说法。

4、下载软件配合“资金清查”

要求受害人下载指定软件进行“资金清查”,让其将所有钱转入一个银行卡内。填写完毕,受害人卡上的资金已被全部转走,对方称转至了“安全账户”。(实际上是让受害人开启共享屏幕,在操作手机转账过程中窃取受害人银行密码)

四大“要求”一定要警惕!

1、要求你绝对不能挂掉电话并为你转接电话的

小提示:转接的电话通常都是串通好的诈骗分子电话。

2、要求你必须开通网银或重新办一张银行卡

小提示:没有人能强制性要求你去办某一张银行卡,遇到此类情况,请千万不要去所谓的网站上透露自己的银行卡信息。

3、要求你绝对不能和别人透露通话内容的

小提示:警察是最能帮你的人,如果连警察都不能知道的事,那绝对就是诈骗分子对你做的不法之事。

4、要求你寻找隐蔽的地方进行通话

小提示:如果是真警察给你打电话,绝对不可能会有此类要求,找隐蔽的地方只是方便不法分子行骗,以免被人识破骗局,从中阻挠。

如果您接到自称公检法的电话

并称您或您的家人

涉嫌犯罪须配合调查

请勿轻信 注意甄别

请下载注册“国家反诈中心”APP

并开启预警功能

可以自动提示或拦截

陌生来电和境外来电

如有疑问请拨打110或96110咨询

分享到:
聊城市委网信办主办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-9